您的位置:首页>旅游 >

环球快讯:​南华县沙桥镇石桥河村: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2022-12-13 21:45:06    来源:文旅头条

近年来,楚雄州南华县沙桥镇石桥河村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环境改善、文化提升和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2022年,成功创建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

以“组织强村”为目标,在严密基层组织体系上固本培元,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石桥河村以换届为契机,坚持按要求选配干部,高质量完成村组换届。换届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2岁,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33%;班子中熟悉农村工作的占到66.6%,实现了素质、年龄、能力“一升一降一强”,乡村振兴“一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

全力培育后备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兴村工程,认真摸排培养后备干部10人、选树农村致富带头人2人、入选“南华英才”1人、组织参加学历素质“双提升”4人,并把落实重点工作、推进重点项目作为培养人才、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引导村组干部上任即实干、开局即冲刺。


(资料图片)

以“生态立村”为重点,在加大农村环境整治上动真碰硬。石桥河村以“小康庭院”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生态环保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植根于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中。

加大整治力度,以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在关苴、新村两个小组率先打造美丽宜居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全村8个小组全面推开。带领农户全员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决战中,改造户厕216座、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16吨、清洁庭院326户、清理残垣断壁75处、清除“五堆十乱”161处、清理村内沟渠13.5公里。

以美化亮化村庄面貌为方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一村一特色”的美丽幸福家园,在景观整治中,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乡贤323人自发捐款22.027万元,全部投入建设,以“一步一景”的思路将党建文化、农耕文化、村间绿化完美融合,提升村间环境的同时,将乡土元素点缀到各个角落,

目前共栽种月季500棵、云南樱花300棵、三角梅500棵,放置盆景100余盆,墙壁绘画100多平方米,建设村寨大门1道,树立村组地名景观石5个。截至目前,石桥河村已获得“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森林乡村”“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州级美丽村庄”荣誉称号。

以“项目兴村”为保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干快上。投资800万元,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8000亩,通过修建沟渠、机耕路,排灌沟整治,完善水利设施,美化农村农田环境,进一步提升项目区的灌溉效益,提高区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水利调度运行管理能力,改善区内群众必要的水利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培强产业基础,通过沪滇协作,投入资金800万元,建成虾青素蛋鸡养殖厂,项目占地面积17.5亩,建有2栋钢结构鸡舍大棚、360平方米冷库一座,可养殖虾青素蛋鸡7万只。采用“公司+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由镇政府牵头,与云南莉森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南华县沙桥镇石桥河虾青素蛋鸡养殖场建设项目框架合作协议,预计每年可实现收益1000万元以上;将养殖场出租给企业,每年可收取租金56万元用于发展壮大石桥河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和扶持石桥河村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发展产业;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和技术支持,带动当地发展养殖业,企业和农户共享经营成果,带动当地326户1613人(其中脱贫户12户53人)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以“产业富村”为根本,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上勇闯新路。理清发展思路,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综合全村区位、地理、气候、特色等因素,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和水肥条件重点发展洋芋、萝卜、白芸豆等高山反季蔬菜产业,全力融入沙桥镇打造产业发展“样板区”建设。

目前,洋芋、萝卜、大白芸豆全村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3500亩和1500亩以上,产值3500万元,户均增收5万多元。2019年石桥河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产业发展先锋村,2020年石桥河(萝卜)被认定为楚雄州“一村一品”示范村。

为破解村党组织“无钱办事”,村干部说话底气不足、腰杆不硬的问题,石桥河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个、党员创办领办合作社1个,引进虾青素蛋鸡养殖项目1个、光伏发电项目1个、食用菌种植基地1个,引领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行动计划,累计整合投入资金1500万元,截至2022年底,集体经济村均收入实现10万元。

以“文化活村”为抓手,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上走深走实。石桥河村以乡土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火种,提升群众精神文明“软实力”,发挥文化“润物无声”真功效。

村党总支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下村入户,利用周末、晚上的空闲时间,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火塘会、院坝会,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乡贤等一批熟悉地域文化的能人作为讲师,挖掘本地故事、人文历史、乡贤事迹等资源,聚焦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地域地形等地方特色,围绕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基层治理等主题,弘扬正能量,传播新思想。

石桥河村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超过80%,99%以上的村民都是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和彝族风情浓郁,“火草麻布混纺技艺”“南华彝族三弦制作技艺”“彝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得到充分传承保护。

村内还会分期分批组织村民学习服务礼仪礼节、彝族酒歌、乐器技艺,定期举办萝卜节、火把节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群众送上一道道“精神盛宴”,乡村的精神风貌得到整体提升。目前,石桥河村已获得县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文旅头条通讯员 蔡志红 文 图

关键词: 集体经济 党员干部 农村生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