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旅游 >

【中国最美乡愁带】走进巍山青云村

2023-02-07 18:00:09    来源:文旅头条

“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在深山峡谷中,有一个彝族村寨被大山环抱着,这里炊烟袅袅绕农家,古树相伴,山与山对望,村与村相连,眼前的美景向世人诠释着何为诗意栖居,在这里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悠然闲适。


(资料图)

这里就是位于大理州巍山县马鞍山乡政府的西南边,与漾濞县只有一江之隔的青云村。青云村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自然人文景观独特,居民建筑坐落格局基本保持传统风貌,彝族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是巍山县彝族传统文化最为丰富、民风最为古朴、民俗最为多姿多彩的彝族村落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打歌的核心传承传播地 。2009年8月,青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列入保护名录。

拾一缕乡愁记忆

青云村彝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保留着众多集中体现彝族民间文化、沿袭至今的远古神秘崇拜习俗,如建房习俗、独特的“花子闹房”婚俗,以及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丧葬习俗,是最具彝族传统文化的山寨之一。

青云村的传统民居保存较好,除极少数住房为新建外,大部分还保持典型的彝族民居建筑格局。村里面仍保留古老的建筑习俗。据村民介绍,盖房子时,择地基讲究方向、方位,要专门请地师摆罗盘择向选址,建新房要择吉日,进新房要先请一对童男童女先进,入住新房则全村村民及亲朋好友都来庆贺,当地人认为这样方可保一家平安吉祥。

走进青云村,你还可以看到大部分民居现在还保留了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一层3间,左间和中间两格为火房,设有火炕床、火塘、二楼楼梯口,右边一间房为新婚夫妇或年轻人的卧室。火炕床是由松木制成,是彝族居家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设施之一,是彝族家庭的代表和象征。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有土八碗、鸡血饭、舂米团等。青云村原生态的传统建筑、独特的民俗和特色美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青云人的乡愁。

多彩的民族服饰

青云彝族服饰独具特色,全部采用纯手工缝制,图案精美、清秀,布的颜色以青色、浅蓝色、黑色为主,十分素雅,她们基本上不喜欢红红绿绿。青年女子头戴白色或蓝色包头,少女戴鱼尾帽,身穿白底镶蓝或黑花中式大衣襟,系白色或蓝色腰带,绣花镶边垂银饰围腰,股后垂两串黑穗飘须,脚穿素色绣花尖头鞋。男青年着蓝色或白色中式对襟上衣,多门扣,羊皮或麻皮长褂,黑色中裆裤,脚穿黑色剪口鞋。打歌场上,一大圈的男男女女翻转起来,忽蓝忽白,风景如画。

采来山花纹成样,绣成衣装待人识,青云村彝族刺绣,一针一线,凝聚着彝家姑娘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一衣一帽,展示着彝族女性的灵巧。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村民穿梭在村里面,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外来游客看到他们的服饰都会被他们精湛的手工技艺所折服并为之惊叹。

彝族欢快的party

青云村“打歌”凝聚了彝族优秀的传统艺术精华,承载着彝族人民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传统记忆,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艺术才华与创造才能。清代桂馥《滇游续笔·踏歌》载:“夷俗,男女相会,一人吹笛,一人吹芦笙,数十人环绕踏地而歌。”千百年以来,青云打歌一直在民间流传下来。每年春节以后至二月八期间,当地村民都会轮流做东,杀猪宰羊相继打歌,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茶山寺举行打歌盛会,传承着这一千古不灭的彝族传统歌舞文化。

“不弹弦子不上路,不唱山歌不出门”。青云村周边的山歌对唱的风气非常浓厚,无论出门上路,砍柴割草,问路对语,皆以山歌作伴。“彝家的青山座连座,山上的树木千万棵,千里山林千里调,一片树叶一首歌”,从这些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俗语中能够看出,青云村的彝族人民打歌可以说是张口就来,人们会根据当时的情景即兴创作。青云打歌最明显的特点是舞步欢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打歌的阵势比较气派,笛子引头,芦笙压阵,大刀助阵,节奏明快多变,动作粗犷奔放。

夜幕下,篝火旁,当芦笙与笛子的声音响起,就迎来了他们又一场夜晚的狂欢。他们围绕着篝火,在乐声的引领下,打歌人群陆续入场,男女各站一队。然后,笛子引奏开场曲,男女两边,女高男低,各唱一句“啊哩——以苏色”。大家根据笛音,有序更改步伐节奏,唱着彝家的特色调子。一个个调子,一声声衬词,把打歌一步一步地推向新的高潮。当进入打歌高潮阶段,手舞大刀的中青年男子们,做着巧妙而又滑稽的动作,以刀把掷地为拍,调子高亢而急促,打歌打得轰轰烈烈。热闹的歌堂,欢快的场面,动作奔放,打歌人在歌场上充分显露健美姿态,百般崭露响亮歌喉,男女青年尽情放歌,吐露真情,展示才华。

如今,巍山青云村依托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以彝族刺绣、彝族歌舞、彝族美食为卖点,聚力打造以彝家风情,助推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美溶 文

巍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茶仓健 图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彝族刺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