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旅游 >

中科院古脊椎所标本馆成为全球自然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动态

2023-03-24 16:44:44    来源:文旅头条


(资料图)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北京时间3月24日,来自全球28个国家73家机构的学者在《科学》杂志(Science)联合发表论文,通过对世界上自然博物馆藏品进行的评估,发现这73家最大的博物馆和标本馆保存着超过11亿件生物、地质、古生物和人类学藏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标本馆位列73家机构之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成立于1929年,而其标本馆比研究所还要“年长”7岁。标本是古脊椎所的立所之本,是古脊椎所创新发展的源泉。在中国人将化石作为科学研究的材料进行发掘和保存之前,大量被称为“龙骨”的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的化石被西方人收集和运出中国,最终入藏于海外的博物馆等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

以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及古脊椎所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古脊椎动物学家改变了这种状况,他们研究后的化石收藏在古脊椎所的前身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并一直在古脊椎所保存至今。标本不仅要保管好、利用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增加新的藏品,填补脊椎动物化石在门类、地区和时代上的空白。得益于前辈们谆谆教诲的指导和身体力行的示范,古脊椎所经过90多年的努力,以46万余件化石和人类遗存标本保留下亚洲最大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收藏,并通过其下属的中国古动物馆向公众展出,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

(△古脊椎所标本馆的小哺乳动物化石收藏柜)

目前,全球有1000多家自然博物馆,其中最大的博物馆位于欧洲和北美。尽管这些博物馆对社会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对公众甚至专家来说,其藏品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获取的。幸运的是,数字、同位素、成像和基因组技术以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进步正在改变和扩大自然藏品的使用方式,大大拓展了可能的应用范围。在全球范围内,自然博物馆每年接待超过1亿游客,其收藏、节目和展品在激励和教育广大公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