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旅游 >

2023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状况 环球观速讯

2023-06-23 05:06:16    来源:中研网

2023年第一季度,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在锂电、光伏、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与外资加速交锋并抢占市场份额,并且在整车领域也开始渗透,国产化加快替代速度,因而内资市场份额增长了23%,达到40.8%。


(资料图)

反观外资在占比大头的电子行业订单萎缩,新能源车、锂电等市场需求也进一步放缓,因此,外资市场份额下滑16%,跌至59.2%,这也是外资市场份额首次跌破60%。

一季度内外资的此消彼长恰恰印证了在市场需求不明朗形势下,价格战及内卷化将是必然趋势,而这种乱战局面正是内资厂商所喜欢的,因为内资厂商最擅长的就是在焦灼的局面下通过自身的快速反应,迅速响应客户的需求,通过性价比“见缝插针”,进入特定市场。而在这样的节奏中,外资往往会显得有点无所适从。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工业机器人供给端紧张,导致大部分外资厂商2022年涨价,加上外资的代理商恐慌性地囤了很多货,这会导致外资厂商对终端用户的真实需求缺乏一定的了解,不利于外资品牌的良性发展;而内资厂商,虽然2022年的市占比提升不明显,但是产品都是实打实卖出去了,较少有代理商囤货。因此,国产厂商在第一季度能够更好的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有如此明显的市占比提升。

2023一季度工业机器人销量下滑

2023年开年第一个季度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下滑约3.3%,具体来讲:1-2月工业机器人销量降幅较大,3月降幅收窄,目前并不明确市场何时能够实现正增长。这是工业机器人市场在2020年之后首次在一季度下滑。

2023年一季度整体市场下滑受下游需求不景气影响较为严重,这一影响可以追溯到2022年第四季度,那时虽然单季度整体市场出货量的数据还是延续增长态势,但整体订单的增速开始收窄,大有快速蔓延之势。

2022年第一季度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高达20.5%,当时我们的判断是2021年下半年供应链开始缩紧,部分机器人厂商2021年下半年货期大幅延长,订单延迟至2022年一季度交付,这使得多数机器人厂商一季度订单甚至高于2021年同期,当时(2022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整体下游需求情况是比较强劲,并呈现较高增长态势。而如今时移事异,需求疲软之下,即便2023年第一季度也兑现了部分2022年积压的订单,却仍难以弥补市场需求萎缩带来的空缺。

具体看下游应用行业,过去两年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拉动力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医疗等在2023年一季度的需求增速也相对放缓了(2022年第一季度下游行业平均增长在30%左右)。一般工业*长尾市场虽有复苏迹象,但仍需时日才能激活市场。

分机型来看,受2023年一季度受整体需求不振的影响,工业机器人各机型的表现也不如人意,除了协作机器人和Delta(并联)机器人,其余机型的增长率全部为负。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规划》发布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已经结束。 尽管2022年疫情更频繁地在各地爆发,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

全球疫情影响之下,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如此大的“蛋糕”,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也摩拳擦掌,积极抢占市场。虽然近几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已在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等核心技术、部件方面取得突破,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但目前国内70%的市场依旧由以“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库卡、安川)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所占据,特别是在高端市场,国产工业机器人竞争力不强。

要想更好地发展,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今已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家的“必答题”。

新赛道发力带来新机遇

汽车和3C电子一直是工业机器人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新阵地。

“我们这次参展的360公斤负载机器人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新能源电池仓。”烟台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创)副总经理刘杰介绍,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约占整车成本的40%。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日益增长的产能需求,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柔性制造工艺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解决新制造工艺中人工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需举起100公斤的工具等。

除了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外,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异军突起也打破了原有汽车行业的高壁垒。

钱江机器人(以下简称钱江)北方大区经理依明泽对此深有体会。“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多的汽车行业几乎占到应用场景的50%。但原有国外工业机器人厂家已先入为主,占据绝大多数市场,因此国产工业机器人想抢占一席之地门槛非常高。”依明泽说。

艾创就尝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的甜头,刘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们的负载机器人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同时成本更低,且交互协调服务好。很多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家从今年开始全部采购我们的产品。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360公斤负载机器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天津大学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专家黄田教授表示,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具有后发优势,应加速探索新兴产业以及细分领域,通过布局特色应用以提升市场份额,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

机器人“出海”挖掘增量市场

相较于国内市场,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更为广阔。

在本届天津工博会上,参展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出海”。

依明泽告诉记者,现在每个国产机器人企业都把出口作为主要的销量增加点,钱江已经做了5年出口,现在建立了稳定的出口体系和国外客户群。

尽管国内企业积极主动出击,但依然有不少因素制约着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海外“开疆拓土”。

首先,在高端机器人领域,国产工业机器人依然不够“聪明”。黄田认为,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是将机器人终端接入工业互联网,结合AI、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器人+’,而是将其融入机器人血脉之中。需要通过技术融合推进创新发展。”黄田建议。

其次,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品牌推广、渠道集成商发展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向国际大品牌学习,逐步在全球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同时输送技术培训能力。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正在布局全球市场。

《2023-2028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