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旅游 >

【潮玩大理新地标】来这个新晋网红打卡点,赴一场民艺之约-全球即时

2022-12-15 20:50:42    来源:文旅头条

白墙黛瓦,雕梁画栋,良田在侧,流水潺潺……

穿越千年时光,回望喜洲古镇,抬头可见悠长古韵,伸手可触深厚文脉。


(相关资料图)

当传统民艺邂逅当代艺术,当民艺新生串联组合,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以下简称“匠志集”)在这片沃土之上应运而生。

匠志集追溯了20余种大理民艺的发展历程,设置甲马版画艺术馆、百工馆和喜洲老街三个区域,成为窥见大理历史风貌及文化遗存的一扇窗。

甲马版画艺术馆

解密古老的木刻版画

甲马,又称“纸马”“神纸”,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主要用于民间丧葬嫁娶、盖房添丁、入仕求学、招财纳福等。

在大理民间,很多人家祈福时,都会搭配一张“甲马”,比如“神马”“精神甲马”“孔雀甲马”“追赶马子”“报喜甲马”等,把人们的心愿传达给神灵……

甲马馆内,从雕版印刷术到中国各地民间版画的发展,从一个小小的祈愿祝福到雕刻在甲马版上的大理故事,传统和经典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馆内展开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千年甲马被做成了文创产品,甲马水杯、T恤、手提袋、笔记本、明信片等,成为民艺的创新表达。

与此同时,甲马馆内设有甲马印务所体验课程,游客可以亲手尝试制作甲马,体验甲马版画拓印、甲马手工本制作和甲马版画雕刻,创作专属自己的甲马。

百工馆

倾听20余种民艺故事

百工馆内,集中展出陶艺、布艺、金工、营造、纸扎、造纸、玩具、泥塑、瓦猫、面塑等20余种民艺,打造百花齐放的民艺盛宴。

泥塑面塑馆

当黏土在指尖绽放,经过多道工序,手工捏制的动物、人物等各种泥塑、面塑出现了,这些塑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馆内还展出以大理传说故事或是《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大众熟知的故事为题材,制作而成的多种类型的作品。

擀毡馆

相传在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俘虏后流放到北海牧羊,当时苏武不但利用羊毛毡充饥,还将羊毛毡制成垫子,用以取暖和生活。

如今,擀毡匠人们也将羊毛毡制作成了包包、帽子等物品,甚至是做成艺术品供观赏。擀毡馆内就有一件集人物、动物、植物等于一体的毛毡艺术作品,走进馆内,如同走进一个软绵绵的童话世界。

玩具纸扎馆

你儿童时代玩的玩具是什么样的?玩具纸扎馆里展陈的玩具却很不一样。

这些玩具融剪纸、绘画和裱糊于一体,多用纸张、竹子、绳子等原料制作而成,比如面具、彩灯、花篮、摆花等,展现着古香古色的中国风。

造纸馆

“凡柔韧者皆可以造纸。”造纸馆内,陈述着造纸技术发展史,包括造纸原料、造纸方法等的全面呈现,通过互动展品、实物陈列、模型等多种形式,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观展空间。

漫步其间,触摸着有年轮记忆的纸张,仿佛亲眼看到了第一张纸从浆水到成品纸张的神奇过程。

布艺馆

大理的天空是蓝色的,洱海是蓝色的,连扎染布也是蓝色的。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云南民间俗称板蓝根)。

布艺馆内,这抹蓝色醒目耀眼,花鸟鱼虫在一块块扎染布上活了过来。

金工馆

“小锤敲过一千年”的鹤庆新华村,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已经成为云南银铜器手工艺中心,声声锤响中,匠人为冰冷的金属赋予了生命。

馆内,鹤庆草海镇新华村银匠洪继科讲述着制银的故事,草海镇周王屯村铝匠母育昌讲述着制铝的故事,草海镇母屯村铁匠苏八三讲述制铁的故事……

喜洲老街

邂逅商街的百年过往

喜洲有悠久的经商历史,清光绪年间,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喜洲商帮”;到民国时期,发展成了以“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为中心的民族资本家。

百年来,深厚的工商业文化映照到喜洲人的吃穿住行中。老舍先生曾来到喜洲,都不禁感叹:“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

如今,不仅仅是严家大院、杨家大院等地还留有当时工商业发展的痕迹,匠志集的喜洲老街也还原着老喜洲商街真实的过往。

酒坊、茶荘、药铺、理发店、照相馆、商店……这些年逐渐逝去的店铺一一可见。人在商街上行走,如同穿梭在老电影的镜头中,穿越回百年前的喜洲,带来深深的怀旧感。

商街上的商店、酒坊、小食铺子等店铺都在营业。可以在酒坊喝酒至微醺,也可以把小食都浅尝一遍,喜洲粑粑、凉拌米线、玫瑰乳扇煮米酒汤圆……一口气吃上7小碗。

匠志集的故事,喜洲的故事,未待完续,等你来探寻,等你来续写……

地址:大理市喜洲镇四方街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金敏 文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 大理融媒 张松平 杨金敏 图

关键词: 木刻版画 艺术作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