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旅游 >

世界热资讯!云岭乡村焕新颜!《农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云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02-25 14:51:32    来源:文旅头条

2月25日


【资料图】

《农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

云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文章称

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

坚持高位推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

和美乡村之路越走越稳

在怒江之畔的密林深处,“藏”着一个美丽的村庄——亚坪村。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鹿马登乡,当地人都习惯称它为“草果村”。

每至深秋,一筐筐红艳艳的草果从山林间运到了村里的交易广场,随后兑换成了一沓沓钞票,村民们的幸福就这么简单实在。可是,曾经的亚坪村穷得叮当响,祖祖辈辈的人在山里熬着苦日子。

亚坪村党总支书记肯里海深有感触地说:“有党的好政策,有大家伙儿的汗水,亚坪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政府修通了公路,进出村变得更方便了。草果产业让大家伙儿的口袋鼓了起来,家家都盖起了新房子。”

(资料图 亚坪村)

群众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发展也要跟上。肯里海和村干部一起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借助草果产业,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把亚坪村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民族团结示范村、边境小康示范村。

初春,云岭大地处处繁花似锦,记者时而目睹其中大美,时而驻足细细体味,像亚坪村一样一座又座美丽的村庄“点缀”在乡野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幸福和美的村庄各有各的韵味与故事。

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推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投入真金白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激励农民参与乡村建设;鼓励干部回乡,为家乡的村庄建设出一份力;扶持特色产业,让乡村发展底子厚、底气足;培育“领头雁”,让乡土人才成为中坚力量……和美乡村之路越走越稳。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既有云南主政者对美丽乡村建设持之以恒的毅力,也有云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各地干部群众实干的决心,迎难前行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云岭乡村焕新颜,业兴善治和而美。

(资料图 红河州委宣传部 供图)

如何解决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公共服务欠账多等问题——

云南用“小财政”办大事,久久为功补齐短板,奋力赶超

到访过云南偏远乡村的人,想必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里的人很淳朴,风景也非常美。不过,要是道路再宽点儿、平点儿,厕所再干净卫生点儿,网速再快点儿……那就更好了。

1.4万多个行政村、12万多个自然村和村民小组,铺展在39.4万平方公里云岭大地上,扎根在江河湖畔,散布于崇山峻岭,在这些村庄中,有不少已闻名全国乃至世界,也有不少依旧藏于山林,默默生长。

在这样的现实下,云南建设美丽乡村的难度可想而知。

道路艰难,行则将至。云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琰表示,几年来,云南省坚持久久为功,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乡村建设、边境现代化小康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让万千乡村从“面子”到“里子”都实现了蜕变。

这些美丽嬗变的故事,就藏在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写在人们的幸福笑脸上。

在曲靖市会泽县鲁纳乡大山深处的牛栏江河谷里,有一个小小的狮子村。这两年,村民段开红只要跟外人说起村里的变化,话语间都不会少了那座红狮桥。2019年,横跨牛栏江的红狮桥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狮子村面貌。

段开红说:“以前,村里人看着眼前的牛栏江,只能叹一口长气。”现在,狮子村的人们不仅告别了“出行难”,还迈上了“致富路”。村里人到工地上干活儿方便了,到农贸市场购物也不用绕路了,每每经过红狮桥,总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在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兴龙村,“幸福餐桌”工程让村里的老人们每天都能享用到两餐热气腾腾又美味可口的饭菜。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每天都是四菜一汤,这生活可真好!

一座桥、一条路、一渠水、一个卫生厕所、一处广场、一间“老年幸福食堂”……一起汇聚成了云南乡村的大美。

据了解,仅2022年一年,云南省就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4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47万余座;改造抗震农房10.6万户;建成美丽村庄1638个。目前,云南已有67%的乡镇建有1所以上农村养老机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全部实现“快递进村”……

一连串的数据,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将继续填充。

今年召开的云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指出,要让乡村“硬件”过硬、“软件”跟上、环境更美、治理更优,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普惠可及、环境优美宜人、社会和谐有序、精神富有、文化繁盛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资料图)

如何让乡村宜居宜业

农民过上富裕富足的日子——

云南调动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创新农村新业态,开辟增收新渠道

2022年11月,一个叫绿美文山乡村振兴的微信工作群突然“火”了起来。说它“火”,不是吸引了多少“流量”,而是掀起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工作的热潮。

这个有着400多名成员的工作群,每天都会发布大量的现场图片,有建设村庄道路的,有改造卫生厕所的,有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的,有拾掇整理小花园的……管理员偶尔也会发一些提气鼓劲的言论,让乡镇与乡镇、村庄与村庄比一比,学一学。

文山,记者去过多次,也深切地感受过那里的乡村巨变。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兴街镇拉孩村,“5分钱工程”巧办人居环境大事的故事,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牛屎成堆”,村党总支书记刘丕荣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外村人曾经对拉孩村的这句评价。

虽说是一句玩笑的话,却成了刘丕荣和村里人心底的一根刺。于是,刘丕荣向村“两委”提议,建议全村每人每天交5分钱,聘请保洁员,同时按户包片定期打扫村庄卫生。一段时间过后,拉孩村大变了模样。

经过近几年的推广与实践,“5分钱工程”还带来了一系列连锁效应,让这一好做法形成了长效机制。如今,再到拉孩村,处处都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美。

在云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工作中,像拉孩村一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促进处二级调研员赵加洪有着切身感受。他告诉记者,前两年到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的积德村调研,村里沟渠、池塘散发出的恶臭让人难以接受。通过这几年治理,积德村的水清了,臭味也消失了,几处池塘还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到2022年底,云南省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度、收集处理率显著提升。不仅如此,许多村子还建设了小公园、小游园,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花植树,扮靓了自家的庭院。

村庄美起来,农民心底油然而生的不仅有自豪与自信,还有幸福与满足。

安居、宜居才能乐业、兴业。云南在扮靓乡村之时,还积极谋划产业,通过“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产业专业村,让“土特产”变成农民“致富经”。同时,大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毕业大学生返乡,鼓励创新农村新业态,让农民的口袋越来越鼓,生活富裕富足。

走进昆明市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整洁的巷道、质朴的院落、优雅的景致,再配以网红餐车、咖啡厅、文创店,便可以让人暂时忘却城市的烦恼,回归安宁,乐享恬静,慢慢品味乡愁。

在返乡大学生“乡村CEO”赵全康带领的团队运营下,雁塔村的土房子、土鸡、土豆都成了城里人的钟爱之物,也成了村里人的增收之道。

放眼云岭大地,一大批特色产业专业村正在竞相涌现,有怒江的“草果村”、保山的“咖啡村”、普洱的“茶叶村”、曲靖的“蓝莓村”、昭通的“苹果村”……共同描绘出农民富裕富足生活的最美底色。

(昭通苹果 资料图)

如何让乡风文明、有效治理等

和美乡村的“里子”更厚实——

云南坚持党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用好用活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体系,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长期在农业农村一线工作的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叹:打造出一个美丽村庄,谈何容易!

的确,建设和美乡村既要美“面子”,还要强“里子”,而且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每一件都不轻松,都充满挑战。多年来,云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可谓下足了功夫,动足了脑筋,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发挥农民群众首创精神,通过典型引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各地实际的乡村有效治理之路。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拉村民小组正是这样的典型之一。

曼拉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岩温龙告诉记者,曾经的曼拉村民小组管理松散,干部群众不善团结,而且“人情还不完、面子装不完、感情累不完”的人情世故困扰着大家,严重影响家庭、邻里和谐,影响村庄发展。

为了促进团结,曼拉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党员包户为主的网格化体系,彻底“拆掉”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心墙;为了革除陈规陋习,曼拉村民小组党支部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推崇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新风尚。

岩温龙说:“我们的村规民约先后修订了3次,形成了现在务实管用的‘曼拉十条’。”

如今,曼拉这个秀美的傣族寨子,在幸福和美的路上越走越稳。村里人还把这几年的变化概括成了5句话:这里没有了围墙,这里没有了脏乱,这里没有了矛盾,这里没有了软弱,这里没有了落后。

乡村有效治理既要有机制、制度的创新运用,也需要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近年来,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体系已经得到云南各地村组干部群众的共同认可,一些地方还创新方式,办起了“院坝协商会”“火塘会”,听农民意见,解农民心结,让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早在2020年,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凤仪村村“两委”就开始尝试利用积分制管理村庄,并制定了《凤仪村乡村治理运用积分评分细则》,还设立了“正能量爱心超市”,鼓励村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累计奖励积分,兑换生活物品。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宏彬说:“无论是环境整治、孝善敬老、邻里和睦,还是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志愿服务,大家都能从中获取积分。这两年多时间,村民的积极性提升了不少,从‘正能量爱心超市’兑换出的物品多少就能看出来。大家的劲儿足了,村里的事情办起来就顺了。”

如今,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正在形成乡村有效治理的长效机制。而和美,这个让人听后心底都会变得柔软的词汇,已经在云岭大地的乡村之间生根发芽。

来源 农民日报

关键词: 村民小组 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

相关阅读